发布时间:2025-05-16 点此:634次
近期针对海外留学生的电信网络欺诈案子频发,欺诈手法不断晋级。依据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最新发布的典型事例,现为您深度剖析当时5起高发欺诈类型,帮忙您和家人远离欺诈圈套。
5起电信网络欺诈事例
事例一
假充运营商客服欺诈
案情:在英国留学的孙某接到自称手机卡运营商客服的电话,对方称孙某名下的手机号码向多位用户发送了欺诈短信,因涉诈号码注册地为上海,如需证明不是孙某自己行为,需向上海市公安局请求查询。随后,对方将电话转接至“上海市公安局”的“李警官”。“李警官”称孙某还涉嫌跨国不合法洗钱违法,且归于“国家二级保密案子”,需求签定“保密协议”。“李警官”奉告孙某能够向“检察官”请求“优先查询”,一同有必要交纳保释金,不然或许会被引渡回国。孙某忧虑影响学业,所以依据“检察官”的指引,将50万元转到对方指定的资金账户。转账后,孙某再也没有收到对方的音讯,遂发觉上圈套。
欺诈特色:
假充官方组织来电显示
假造“国家二级保密案子”等恐吓性说辞
要求坚持“单线联络”
事例二
虚拟劫持欺诈
案情:留学的李某接到了自称“广州警方”的电话,称其涉嫌参加跨国洗钱活动,将被遣返回国承受查询。对方要求李某登录一个所谓的“公安部”网站自行查询,李某输入案子查询编号后,发现上面竟然有自己的“通缉令”。随后,对方又称置疑李某自导自演了一场“劫持案”以躲避查询,要求她拍照视频以自证洁白。依据欺诈分子的要求,李某自行拍照了被劫持的求救视频供给给“警方”进行声纹比对,并供给了自己的微信账号及暗码。欺诈分子称李某牵涉“保密案子”,不允许与外界联络泄漏案情,不然将当即被抓捕回国。一同,欺诈分子运用李某的微信号联络其爸爸妈妈,运用其拍照的视频假称李某被劫持,索要赎金500万元。
欺诈特色:
假造“通缉令”网站
心思控制制造惊骇
堵截受害者与外界的联络
事例三
换汇欺诈
案情:英国留学生张某因日常开支需求,计划用人民币兑换一些英镑,正好微信群内有人运用英镑兑换人民币,且汇率很有吸引力,所以与其联络,两边确认了换汇金额。随后,对方给张某发来一张向其银行账户汇入1万英镑的买卖截图,并敦促张某赶快转账,张某见状便将相应人民币经过微信转账支交给对方。但张某却迟迟没有收到英镑,再联络该人时发现已被对方拉黑,这才发觉上圈套。
欺诈特色:
运用留学生换汇需求
假造银行买卖凭据
多在华人社群作案
事例四
假充校园欺诈
案情:英国留学生张某接到自称校园工作人员的电话,称校园要求世界留学生交纳保证金,并经过邮件向张某发送假造的校园告诉,要求张某经过函件所附链接填写个人信息。张某按欺诈分子要求照实填写了信息,随后自己名下银行卡发生反常转账,并联络不上对方,才发觉上圈套。
欺诈特色:
假造校园官方邮件
制造高仿校园网站
专挑开学季作案
事例五
假充警官欺诈
案情:在英国留学的王某接到“广州市公安局”的“郑警官”来电,“郑警官”称王某名下手机卡向多位用户发送了不实短信,并牵涉一同“国家二级保密案子”,要求王某下载SKYPE视频通话软件,对王某展开全天24小时的监管。“郑警官”奉告王某将被引渡回国,假如不想因而影响学业,有必要交纳足额的保证金才干予以取保候审。王某所以依据“郑警官”要求将100万元转到指定的“安全账户”。转账后,在“郑警官”的要求下,王某用自己名下银行卡帮忙代收别人的保证金,被欺诈分子运用成为“东西人”。
欺诈特色:
运用专业通讯软件
全天候心思施压
让受害者帮忙违法
留学生防骗攻略
紧记“三不”准则
不轻信生疏来电
不点击可疑链接
不向生疏人转账
要害辨认技巧
真差人不会电话办案
真校园不会索要保证金
真换汇不会要求先付款
紧迫应对办法
当即挂断可疑电话
保存一切依据截图
第一时间报警:110/96110
外交部全球领保热线:+86-10-12308
来历 深圳CID
修改 芷晴
审阅 王冰
相关推荐